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寶貝長得又快又結實,可經常搞不清,哪些食物該給寶貝多吃點,哪些該給寶貝少吃點。就讓我們看看下面這些食物或做法,是否能幫你解答一些疑問—— 4宜 1.宜讓寶貝適量攝取脂類食物 人們都知道,脂肪類食物攝取不恰當,不僅容易引起身體肥胖,更可怕的是還會損害心血管。為了防患于未然,很多父母不愿意給寶貝吃這一類食物。 營養學家指出,不給嬰幼兒提供脂類食物的做法是不恰當的,脂類營養對他們比成年人更為重要。因為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生長都需要脂類營養,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更是離不開脂類營養素。而嬰幼兒時期是腦組織發育得最快的階段,也是一生中對脂肪需要量最多的時期。所以,應該給寶貝適量吃些脂類食物,如肉類、蛋類及油脂類。油脂類宜吃植物油,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正是腦神經發育及神經髓鞘形成所必需的營養成分。當然,也要給寶貝少量地吃一點動物脂肪。 2.宜給寶貝平時多吃些綠豆芽 綠豆本身就是富含豐富植物蛋白的食物,經過處理生成綠豆芽后,不僅營養成分的含量會加倍增長,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甘涼去火的功效,對寶貝的生長發育非常有益。 營養學研究發現,綠豆在生成綠豆芽的過程中,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將會重新組合,所形成的蛋白質更加適宜人體的需要。而且,綠豆中原本并不含有維生素C,但在生成綠豆芽后就變成了一種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特別是在發芽后的4-6天時,每100克綠豆芽的維生素C含量可以達到數百毫克。如果經過日照,維生素C的含量將會更高。 不過很多寶貝都不喜歡吃綠豆芽,因為他們覺得在嘴里不好咀嚼,也難以咽下去。因此,給寶貝吃綠豆芽一定要注意烹調方法,可以把豆芽切碎做成餡,包成餃子或小包子給寶貝吃,這樣寶貝就會喜歡吃綠豆芽了。 3.宜讓寶貝多鍛煉咀嚼功能 現代食品做得越來越精細,其中所含的纖維含量也越來越少。這些食物用不著費力咀嚼,即使寶貝的乳牙還未長全,也很方便進食。 兒童保健專家指出,缺乏咀嚼鍛煉會影響嬰幼兒的頜骨生長發育,會使頜骨越來越小,從而造成牙齒排列紊亂,不僅影響面部美觀,還容易引發消化道及各種口腔疾病,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時影響寶貝的吞咽能力。為此,從寶貝一長出乳牙就應該開始加強咀嚼功能的鍛煉,如提供一些軟硬適宜的面包片或饅頭片磨牙,周歲后經常吃一些蘋果、梨、蘿卜及核桃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刺激牙齦,鍛煉咀嚼肌,從而增強咀嚼功能。 4.宜讓寶貝從小養成喝水習慣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寶貝不愛喝水,讓他們喝點白水很費腦子。其實,這個不良習慣并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父母沒有注意從小培養寶貝形成喝水的良好習慣。 要知道,水對于人體是非常重要的營養成分。如果體內缺乏水分免疫功能就會下降,容易被病菌侵擾,導致經常生病,影響生長發育。為此,兒童保健專家提醒父母,一定要注意從小讓寶貝養成每天定時喝水的習慣。不過,出生后吃母乳的寶貝,如果母乳很充足,暫時先不需要喂水。因為母乳除了為寶貝提供足夠的營養外,還能提供充足的水分。采用牛乳或混合喂養的寶貝,到了4-6個月后需要在兩次喂奶之間適量喂些水。寶貝進食固體食物后,就要開始培養用小杯子喝水的習慣。 當然,如果寶貝不想喝盡量不要強迫他們,重在培養他們形成喝水的習慣。當寶貝感到口渴時不一定先給吃奶,可以先給他們喝水。提醒一點,如果寶貝出現發燒、腹瀉、嘔吐時,無論是哪一種喂養的寶貝,都應該補充一些淡鹽水或糖水。 4忌 1.忌在輔食里加太多的鹽 鹽是寶貝生長發育中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也是食物中的一種調味品。如果在給寶貝制作的輔食中加入一點鹽,可以使食物的味道變得鮮美,有助于寶貝更好地接受輔食。 兒童保健專家表示,輔食中的鹽分一定要控制,不可加得太多。因為嬰兒的腎臟還未發育完善,功能尚不完全,排出鹽中鈉離子的能力還較低下。如果攝鹽太多,就會使血液中的溶質含量大大增加。腎臟為了排出多余的溶質,需要排出大量的尿液,負擔大為加重,并導致身體發生脫水。同時,寶貝攝鹽太多還會造成大量的鉀離子從尿液中排出,容易引發心肌衰弱。近年來,美國某醫療組織一項調查表明,嬰幼兒如果長期攝鹽較多,可能會有11%的人在10-13歲時就患上了高血壓病,今后還有可能并發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2.忌給寶貝過多地吃菠菜 菠菜是一種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營養很豐富,很多人認為多多益善。其實,菠菜雖好但不宜給寶貝過多食用,否則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生長發育。 營養學研究表明,菠菜中含鐵質固然較高,可卻很難被身體吸收利用;其中所含的草酸量很高,食入腸道后易與胃腸道內的鈣相結合,形成不易被腸道溶解吸收的草酸鈣。寶貝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身體需要大量的鈣。但如果經常過多地食用菠菜,很容易使身體缺鈣,甚至促發“佝僂病”。如果寶貝的體內原本就缺鈣的話,則會加劇病情。而且,菠菜屬于堿性食物,嬰幼兒食用過多容易引起腹瀉,還容易引發缺鋅。 正確做法是,給寶貝吃菠菜前先用開水把菠菜燙一下,除去其中大部分草酸,同時最好與其他綠色蔬菜交替食用,不可經常讓寶貝大量吃菠菜。 3.忌給周歲以內的寶貝進食蜂蜜 很多寶貝喝牛奶后,容易發生便干,導致排便困難。有些父母就會在牛奶中加些蜂蜜,以潤滑寶貝的腸道促進排便。 兒童保健專家指出,如果是成年人或1歲以上的寶貝,喝些蜂蜜水或在牛奶中加蜂蜜倒也無妨,可以潤肺補脾、去火通便,但這種做法會給周歲以內的寶貝帶來健康損害。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報告指出,蜂蜜在采集過程中很有可能被廣泛存在于泥土、灰塵以及動物糞便中的肉毒桿菌芽孢所污染。要知道,這些芽孢對高溫的耐受性很強,即使100℃以上的溫度也很難將它們殺死,就是把蜂蜜煮沸了食用也很危險。當它們進入周歲以內的嬰兒腸道后,由于嬰兒主要以牛奶或母乳為主食,腸道內尚未有正常的細菌生長,所以它們迅速生長繁殖,并產生毒素,致使寶貝發病。但在發病后患兒并沒有表現出消化道癥狀,而是表現為流涎、吞咽及呼吸困難、眼瞼下垂等中毒反應,需要立即去醫院注射肉毒桿菌抗血清,否則病情發展很快,會帶來不良結局。因此,疾病控制專家向父母提醒,不要在周歲之內的嬰兒所喝的飲料及食物中添加蜂蜜,以免發生食物中毒的癥狀。 不過,待寶貝過了周歲后,食物越來越多樣化,特別是大量進食谷類食物后,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吃進去的肉毒桿菌芽孢不能生長繁殖。這時,如果再吃蜂蜜就不會發生“嬰兒肉毒中毒”了,可以放心地讓他們食用蜂蜜。 4.忌給寶貝無限量地吃雞蛋 眾所周知,雞蛋中含有優質的蛋白,它是正在生長發育的寶貝必不可少的營養,可以促進器官組織發育,使寶貝的身體長得更快。 營養專家指出,雞蛋雖然營養價值很高,是很好的滋補品,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益處,但也不能無限量地攝取,特別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嬰兒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腸壁細胞的通透性很高。如果大量地吃雞蛋,存在于蛋白以及蛋白與蛋黃之間的薄膜中的“卵類黏蛋白”容易透過腸壁,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中,成為一種外來的抗原,誘發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導致寶貝發生過敏反應,如濕疹、蕁麻疹及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另外,周歲以內的寶貝胃腸消化能力還較弱,如果每天吃3顆雞蛋,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營養專家建議,5個月至1歲半的寶貝,吃雞蛋時先除去蛋白和蛋黃之間的薄膜,只吃蛋黃,不吃蛋白??梢园训包S拌在菜湯或米湯中,這樣既有營養又不容易發生過敏,每天不要超過1顆;1歲至2歲的寶貝,最好隔天吃1顆整雞蛋。
|